查看原文
其他

【CAC2022 专题论坛】“工业智能驱动的调度优化与协同决策论坛”精彩报告,敬请期待!



CAA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2022中国自动化大会将于2022年11月25-27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届大会设置共计30余个专题论坛,工业智能驱动的调度优化与协同决策论坛集结完毕,将于2022年11月26日召开!精彩报告,敬请期待!


工业智能驱动的调度优化与协同决策

在高度动态变化与个性化定制的产品需求下,制造系统具有多元动态扰动、多种产品混流、复杂人机物关系等特点,面临着高度动态变化的定制化产品混线生产调度、融合人机物等多元制造资源的多业务协同决策等难题,这些都对制造管理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一代智能制造范式下,制造领域的智能优化决策算法、数字孪生等工业智能技术的突破、融合和应用,为解决更加复杂的调度优化和协同决策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和新的解决方案。


本次专题论坛将以“工业智能驱动的调度优化与协同决策”为主题,并围绕其最新理论与技术开展深入的研讨交流,本次活动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


热词推荐:调度优化,协同决策,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工业智能。


专题主席

乔非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同济大学教授

董海荣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专题报告


李少远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副理事长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


报告题目:

复杂生产条件下流程工业系统操作优化与预测控制


报告摘要:

大规模生产系统的控制方式正在由集中式控制方式向分布式控制方式转变,已形成由各子系统信息协同解决复杂优化问题的网络化分布式控制系统。而当物理系统随工艺变化、生产工况、设备故障等发生变化时,如何在线设计系统结构使之满足全局系统可控及其优化性能,变拓扑分布式系统的结构可控性分析与可重构控制成为关键科学问题。对于在分布式预测控制系统结构重构,重构系统的最小附加输入设计,可重构预测控制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条件,可重构预测控制系统的性能设计等问题进行讨论,形成变拓扑分布式系统在线重构保证全局系统可控、性能优化的可重构分布式预测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方法,推动分布式系统控制理论方法及其实际应用的发展。


报告人简介:

李少远,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1987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现河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1992年在该系获得硕士学位,1997年南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留校,研究方向为网络化分布式系统的自适应预测控制、满意优化控制和生产全过程系统的优化控制,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部,主要成果获得2006年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0年获得首届杨嘉墀科技奖二等奖,2016年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7年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贺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


王凌

清华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优化调度及展望


报告摘要: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制造业正在推动优化升级、降本减负,力争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分布式调度已成为实现网络化制造范式的必然趋势;在健康发展道路上,绿色调度则是实现生态制造范式的必然途径。鉴于制造系统的大规模、非线性、强约束、多目标、不确定等诸多复杂性,单纯基于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受限,调度过程实现全局、高效、鲁棒优化挑战巨大。模型分析与数据解析的融合、知识驱动与群体智能的协作、机器学习与运筹优化的协同,有望成为复杂制造系统智能调度优化方法设计的有效途径。


报告人简介:

王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副主席,201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现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运筹学会智能工业数据解析与优化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委会和过程控制专委会委员、能源互联网专委会常务理事、北京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担任IJAAC和CSMS主编,IEEE TEVC、SEC、ESWA和MC等期刊副编,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调度与物流优化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已出版专著5部、译著1部,在IEEE Trans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WOS引用1.5万余次、Google Scholar引用2.5万余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仿真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创新技术一等奖等。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高被引作者、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IEEE TEVC杰出AE等。


李新宇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离散制造车间调度问题及其智能优化方法


报告摘要: 

以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等为代表的离散制造行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很重,调度是影响离散制造车间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报告将重点介绍常用的离散制造车间调度问题及其优化方法,概述了本课题组在调度模型、算法与应用等方面的主要工作。    


报告人简介:

李新宇,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湖北省杰青。现从事智能制造系统、车间调度、智能优化与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基金联合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近10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100余篇,Web of Science他引6000余次,ESI热点论文4篇、高被引论文18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担任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ESWA) Associate Editor、Sensors Editorial Board Member等。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分会总干事、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


冷杰武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面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电子制造系统设计与运行优化


报告摘要:

大规模个性化(Mass Individualization)已成为当前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相比传统批量生产产品,定制产品的附加值明显提升,个性化产品设计与制造能力成为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具有更强的生产柔性、动态适应性和响应能力。个性化产品的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本是难题,但先进制造技术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使得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初步探索出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新范式,如西服、家具、PCB快板等行业均出现了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本报告将探讨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介绍“数字孪生驱动的电子制造产线变型设计与重构方法”以及“大规模个性化高端PCB样板制造系统运行优化方法”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冷杰武,西安交通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入选香江学者、 Elsevier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广东工业大学“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研究大规模个性化制造模式及其使能技术,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科工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担任了IEEE Transactions on SMC-Systems期刊副主编。发表ESI高被引论文9篇,Google Scholar H-index为30,授权中、美、日等专利40余件,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机械工业科技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张强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协同流程设计与优化


报告摘要:

航空发动机研制既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技术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管理过程,需要组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研制力量,集成多学科领域知识才能完成。如何实现分散化研制资源的整合,开发适应于多厂所协同研制需求的流程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体系,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本报告结合航空发动机研发实践,探讨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管理架构,并通过对管理体系过程的模型化、结构化,设计包括协同主流程、职能支持、基础支撑的“一”、“X”、“L”的设计制造协同架构模型,构建适合航空发动机研制特色的分层分级研发流程体系,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协同创新和高质量研制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报告人简介:

张强,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智能制造工程分会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服务系统工程分会理事、CNAIS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高端装备研发生产运维一体化领域的工程管理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重大技术项目等14项。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Information fusion、KB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1)、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15),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2)。


周敏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报告题目:

突发事件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智能优化与调度方法


报告摘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路网日益复杂、客运量不断增加,对运营服务质量和行车指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当发生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导致列车运行偏离阶段计划,当前以司机手动驾驶和调度员人工凭经验调整为主,工作强度较大,应急处置能力和列车运行效率有待提高。本报告围绕高铁列车运行优化与调度智能化需求,针对大风、异物侵限等突发事件导致的区间临时限速、线路临时中断等典型场景,介绍列车速度曲线在线优化、单区段运行图智能调整、多调度区段协同调整、多专业协同调度和调度控制一体化方法,以解决突发情况下由于过渡依赖人工操作、列控调度分层导致的恢复能力受限等问题,为提高列车运行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报告人简介:

周敏,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从事高铁智能调度、调度控制一体化、行人及疏散动力学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近10项,骨干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领域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获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优秀会议论文一等奖和poster论文奖等。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目前担任国际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 AE、北京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仿真学会智能仿真优化与调度专委会委员等。


限时早鸟票即将截止!抓紧注册CAC2022,让我们11月相约福建厦门,不见不散!


END


内容来源|大会组委会编辑|曹艺华责任编辑|叩颖

往期文章



【CAC2022】住宿预定系统已开放!优惠房型抢先预定!

【CAC2022】专题论坛前瞻系列一:精彩剧透,看看有没有你pick的内容!

【CAC2022】专题论坛前瞻系列二:聚焦产业热点 议题全面铺开

【CAC2022】招展火热进行中,速报名,错过又等一年!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电话:010-82544542(综合)

          010-62522472(会员)

          010-62522248(学术活动)

          010-62624980(财务)

传真:010-62522248

邮箱:caa@ia.ac.cn



中国自动化学会新媒体矩阵


微信公众号

官微

CAA OFFICIAL

会员服务

综合媒体

官网

微博

今日头条


视频平台

B站

微信视频号

抖音


学术平台

中国自动化学会会议

中国自动化大会

知乎


喜欢的话点击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